环评工程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精讲笔记29

  1. 气象资料调查

  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的调查。

  降水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一定面积上 的水体积,一般用降水深度表示,即将降水的总体积除以对应的面积,以毫米(mm) 为单位。降水量资料应到雨量站收集。降水资料序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调查区大多数测站的观测系列的长短,避免过多的插补,又要考虑观测系统的代表性和一 致性。在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时,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序列。调查区面积比 较大时,雨量站应在面上均匀分布;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雨量站应加密,以满足分区计算要求,所釆用降水资料也应为整编和审查的成果。

  因蒸发面的性质不同,蒸发可分为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和植物散发,三者统称蒸发或蒸散发。水面蒸发通常是在气象站用特别的器皿直接观测获得水分损失量, 称为蒸发量或蒸发率,以日、月或年为时段,以毫米(mm)为单位。调查区内实 际水面蒸发量较气象站蒸发器皿测出的蒸发量要小,需要进行折算,折算系数与蒸 发皿的直径有关,各个地区也有所差异,收集水位蒸发资料要说明蒸发皿的型号, 查阅有关手册确定折算系数。

 

  2. 不同地区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1)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 及滨海平原区。

  ①调查任务。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貌类型、第 四纪地质及新构造特征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埋藏条件、分布规 律,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化学成分,咸淡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调查研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第四系含水层与 下伏基岩含水层之间的关系,地表水系的分布及其水文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 排关系;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地下水集中开釆区和井灌区的开釆量与地 下水的动态关系,研究大量釆、排地下水形成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调查特殊的水文地质问题,如盐碱化、沼泽化、特殊水质、地方病及水质 污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防治措施,在具备回灌条件的地区,应开展人工回灌 条件的研究,还应开展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调查。

  ②调查内容。

  a) 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山前冲洪积扇地区一般含水层埋藏浅、厚度大,水量 丰富、水质好,易于开发利用,是工农业供水的重点地区。应重点研究山前冲洪积 扇、河谷阶地、山前冰水台地、坡积洪积扇、掩埋冲洪积扇等的结构及其水文地质 条件。同时,对邻近山区(补给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山区与平原区的交接关系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

  这类地区应详细研究下列内容:冲洪积扇的分布范围,扇前、后缘及两侧标高 和地面坡度变化;通过观察天然剖面和人工露头,配合物探、钻探,研究组成冲洪积扇的第四纪堆积物的物质来源、地层结构和岩性特点,确定由冲积扇顶部到前缘的岩性变化,研究与实测典型露头剖面,结合钻孔对地层岩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比; 冲洪积扇不同部位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深、富水性和水质变化情况,从扇顶到 前缘方向地下水由潜水区过渡到承压水区,自流水区的分带规律;地下水溢出带的分布范围,溢出泉流量及总溢出量;寻找埋藏冲积扇并研究其水文地质特征、埋藏 条件、分布规律,同时也要研究扇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在山前河谷地区,应注意调查河谷形态、阶地结构及其富水性。应研究河谷阶 地分布范围、河谷类型(上叠、内叠)、阶地性质(侵蚀、堆积、基底)、阶地的级 数及其绝对和相对标高、河谷断面形态、支流冲沟发育情况及其切割深度;各级阶 地的地层结构、岩性成分、厚度及岩性变化,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b) 河谷平原区。在河谷平原区,分布有不同河流交互堆积及由河道变迁形成的古河道堆积,某些地区还有海相堆积和冰水堆积,一般第四纪厚度大,含水层次 多,水质复杂。应重点研究下述内容:不同河流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含水介质的富水性,水化学成分及分布规律;古河道带及古湖泊堆积物的分布、埋深及水文 地质条件;海相、陆相地层的埋藏与分布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微地貌形态、水质、 水位埋深对盐碱化、沼泽化形成的影响。

  通过地貌调查,查阅历史记载(县志),了解河道变迁的时代与范围,釆用物

  探方法确定古河道带的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岩性变化,并与机井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对古湖泊堆积物,应通过岩性、岩相、湖积层动植物化石、基底构造和新构 造运动的研究及实验工作了解湖积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及分布范围。

  对盐碱化地区,应初步了解盐碱化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其成因,为土壤改 良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另外,应注意调查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及其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了解地下水位临界深度。选择典型地段逐层釆取土样, 了解盐类垂直分布与变化规律,盐碱化与微地貌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

  对沼泽化地区,应了解沼泽化的分布与成因,为保护利用沼泽化地区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c) 滨海平原区。对滨海平原地区应调查海岸地貌、海岸变迁及现代海岸的升降变化;海相沉积物的岩性、颜色、厚度及其分布范围;通过对各含水层的抽水试 验及水质分析,研究水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确定淡水含水层的富水段及 其分布范围以及咸、淡水分布界线。在咸水区,要着重研究咸淡水界面埋深,淡水层的埋藏条件与水量,淡水和咸水产生水力联系的可能性,为咸水的改造和利用提供资料。

  (2)基岩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①调查任务。

  a) 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着重分析 研究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主导因素和条件;划分含水层、组、带及地下水的类型,并研究各类地下水的形成、富集、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质状况;访问和 搜集有重大供水意义的井(孔)、泉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

  b) 查明基岩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水斜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及岩 体、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风化带中地下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c) 第四系发育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等松散砂砾石含水层的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d) 查明区域水化学的一般特征,初步了解热矿水成因、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e) 了解地方病与环境地质的关系,了解由于水质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病”的 状况和致病原因。有“三废”排出的工矿区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地区,应调查和搜集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污染而引起“污染病”的状况,水中有毒成分含量、 污染途径和污染质来源等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更应注意污染问题的调查。

  f) 初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以水利工程地质为主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②调查内容。一般基岩丘陵山区,地下水受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影 响,分布极不均匀。地质构造往往是控制地下水的主导因素,大的构造体系控制着区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则受次一级低序次构造所制约。在调查 中必须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法,即由低序次的富水构造着手,

  找出控制地下水的高序次构造,据此预测低序次构造的富水性。

  在分清构造体系及其生成序次的基础上,对典型的断裂构造,应查明其力学性 质、断层规模、产状要素、胶结和充填程度、岩脉与岩体活动和蚀变破碎情况、后期构造作用、被切割岩石的力学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及地下水活动痕迹等。

  (1)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调查岩溶含水层分布,研究地层、构造、 岩脉与岩溶水的关系。调查地表有规律分布的各种岩溶形态,如串珠状洼地、干谷、漏斗、溶井、落水洞、塌陷等;各种岩溶水点,如岩溶泉、地下河出口、出水洞等 是调查的重点;测定空间位置、水位、流量、流速、水质,调查补给范围、补给来 源。对岩溶水点的水位和流量,应力求获得最枯时期资料,并访问雨季动态变化。岩溶水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相互转化的速度较快,特别是裸露、半裸露型及一些 浅覆盖地区,地表河水流量变化较大,应研究其伏流情况,对流量变化显著的河流, 应分段测定其流量,常年有水的河流宜在枯季测流,间歇性河流可在雨季测流。要调查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不同类型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 现状调查的要求各有侧重。裸露地区主要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岩溶水点的详细情 况。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尤其要查清地下暗河的分布、补给面积、流量与水质等状况。在覆盖型岩溶地区,要调查主要地下通道的位置及埋藏情况,查明岩溶强烈 发育带,勾绘出强径流带及富水地段,评价其水质、水量。埋藏型地区,要获得各 岩溶含水层组的埋深、厚度、水量、水质等初步资料。

  (2) 黄土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我国北方分布着54万km2的黄土(包括 黄土台塬、黄土丘陵和河谷平原一丘间谷盆区),厚度由数十米至数百米。黄土地区 土质疏松、沟谷深切、地形破碎、水土易于流失,地表缺水严重,多呈半干旱景观。

  黄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侧重调查黄土地区的地貌特征。黄土区的地貌 往往反映基底构造轮廓及下伏地层的分布与发育情况,控制地下水的赋存、运移。注意调查黄土台塬(包括呈阶梯状的台塬)、黄土丘陵(梁、峁、沟壑)、山前洪积扇(裙)和河谷阶地的形态等,收集黄土层中溶蚀、湿陷、沟谷切割密度及深度等 数据,观察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及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等。通过对井、孔、泉水 的研究,确定黄土层中的含水层位,分析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黄土地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地方病与水土、地貌的关系。研究合理开发黄土地 区地下水的方案,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3) 沙漠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有大片沙漠地带,年降水量仅50?100mm,蒸发强烈,该区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地 生活、生产和治理沙漠用水而寻找地下水源,因此,要对所有地下水露头(钻孔、 井、泉、湿地等)进行观测。在查清从边缘山地到沙漠内部,松散沉积物形成特征 的基础上,查明砂丘覆盖的淡水层和近代河道两侧淡水层的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古河道、潜蚀洼地和微地貌(沙丘、草滩、湖岸、天然堤等)的分布 及其与地下水淡水层或透镜体的分布关系,注意可能汇水的冲洪积扇、冲湖积层的 分布特征,寻找被掩埋的冲洪积扇、古河道带及冰水堆积物;调查山地与戈壁带的接触条件和地下水溢出带,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运动规律及排泄特点;研究地 下水的化学成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关系,从山前到腹地的地下水化学 成分的变化规律;还要注意研究古气候特征,可指导寻找现代沙漠之下的地下水。

  (6)冻土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我国东北部和西部高寒山区分布有多年冻土区,区内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下,地壳表层常年被冻结或夏季表层融冻但下部仍冻结。冻结层内的地下水主要呈固态 存在,冻结层下为液态地下水,但在冻结层内也常分布有融冻区。

  在该类地区进行地下水调查,除对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条件进行一般性研究 之外,应重点调查多年大面积冻结层的深度,片状冻结与岛状冻结层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融冻期融冻层的厚度,常年积雪区范围、积雪量和融雪量,地表水体的分 布、水位、流量等。查明河流融区、湖泊融区、构造融区的形成原因、发育特点、 分布范围及融区内含水层的埋藏条件,水质、水量、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冰锥、冰丘是多年冻土区地下水露头的特殊表现形式,应做详细调查。在现代冰川 区,要研究其运动规律及冰川地貌,查明冰水堆积、冰缘地貌的分布规律,其沉积 物的类型,地下水的埋藏特征。还要查明冻土区水化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规律。

 

 

 

 

国和网校预祝广大环评工程师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环评工程师考试报名事宜、考试信息、培训信息,可拨打国和网校全国客服电话010-62983637,或登录国和网校官方网站www.gohoedu.com 。如果您感觉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点下面分享一下吧!
环评工程师课程试听

环评工程师相关文章

考试图书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大纲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10.00 元

原 价:¥10.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75.00 元

原 价:¥75.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56.00 元

原 价:¥56.0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106.00 元

原 价:¥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