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复习辅导

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讲义(10)

国和网校  [2009-09-17 13:52:00 ]  【

  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lesson.asp?top=705&up=1054"></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js/705-1054.js"></script>

大纲的要求是:

  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步骤;(共十步)

  ⑴.确定预测因子;⑵.确定预测范围;⑶.确定计算点;⑷.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⑸.确定气象条件;⑹确定地形数据;⑺.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⑻.选择预测模式;⑼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⑽.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

  ⑴预测因子的确定: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⑵预测范围的确定:预测范围以项目为中心,同时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应覆盖评价范围。

  3.掌握各类污染源计算清单的内容;

  点源、面源、体源、线源的计算清单同它们各自的调查清单。见教材表3-2至表3-5、表3-8、表3-9。

  4.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的分类;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分三类:①环境空气敏感区;②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③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5.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及要求;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工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⑤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其中的①②③④项内容。

  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预测。

  6.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预测情景有五方面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常规预测情景组合见下表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排放方案
预测因子
计算点
常规预测内容
1
新增污染源
(正常排放)
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所有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年均浓度
2
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
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小时浓度
3
消减污染源
(若有)
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日均浓度、年均浓度
4
被替代污染源
(若有)
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日均浓度、年均浓度
5
其它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现有方案
推荐方案
主要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日均浓度、年均浓度

  7.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共有七点,见教材P51-52.

  8.掌握推荐模式的适用条件;

  推荐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进一步预测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大纲的要求是:

  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得出。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再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

  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分别计算,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大纲的要求是: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

  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⑴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⑵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⑶大气污染控制措施。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