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技术方法 > 复习辅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复习要点(四)

国和网校  [2008-12-01 09:40:00 ]  【
    内容讲解(二)
    1、原则
    (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
    (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叙应真实客观。
    (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2、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技术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
    (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述。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
    (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通过将预测值与同类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了解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p29-30)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根据项目产生污染物的特征,充分调查同为企业和现有环保处理方案的经济技术运行指标,分析项目可研阶段所采用的环保设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在些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意见。
    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根据现有同类环保设施的经济技术运行指标,结合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征和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分析项目环保设施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汇总项目各项环保设施投资,分析其结构,计算环保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一般可按水、气、声、固废、绿化等列出环保投资一览表。对技改扩建项目,一览表还应包括“以新带老”的环保投资。
    4、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水质特征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p30-32)
    1、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
    参考国家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行性,合理布局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图中应标明: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距离、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2、根据气象、水文等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在充分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的影响,减少不利因素,合理布置工厂和车间。
    3、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分析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结合现有资料,确定项目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处置措施(如搬迁、防护)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p32-33)
    1、工程组成完全:要把所有的工程活动都纳入分析中,如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工程、大临工程、储运工程等,一般应有完善的项目组成表,明确的占地、施工、技术标准等主要内容。
    2、重点工程明确: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应作为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应该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运营方式等。
    3、全过程分析:分选址选线期、设计方案、建设期、运营期、运营后期等4、  污染源分析:明确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源强、排放方式工、纳污环境等。污染源应该包括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
    5、其他分析:不同施工、运营方式的影响、风险问题等。
    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p106)
    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中,在技术上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项目的特性(如项目类型、规模)
    2、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功能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3、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4、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5、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应识别出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说明环境影响属性,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的时间跨度。?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p109-110)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p109)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的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1、  首先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等标排放量pi的计算:
    (1)式中:pi——等标排放量,m3/h;q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oi——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3. coi一般选用gb3095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或1h平均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以照tj 36—37中的相应值选用,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上述标准中只规定了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污染物,coi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积累或毒性较大的如苯、汞、铅等,可直接取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2、其次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3、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作为评价因子。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p110)
    1、现状评价因子的选择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是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的。
    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包括现两类: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它能代表建设项目将来排放的水质。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调查一些补充项目。
    (1)常规水质参数:以gb 3838中所提出的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凯氏氮或非离子氨(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以及水温(13项)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污染源状况适当删减。
    (2)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可根据按行业编制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选择时可适当删减。
    (3)其它方面参数: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其调查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或从下列项目中选择部分内容:水生生物方面: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
    底质方面:主要调查与拟建工程排水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
    (4)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结果,选择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对地表水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
    2、预测评价因子的选择
    (1)预测评价因子应能反应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主要影响。
    (2)建议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
    (3)拟预测水质参数的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
    (4)建设过程、生产运行(包括正常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拟预测水质参数,彼此不一定相同。
    (5)根据上述原则,在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中选择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对河流,可以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式中:cpi-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qpi—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csi—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chi—河流上游水质参数i的浓度qhi—河流上游来水流量*可理解为分子为i污染物的排放量、分母为上游河水i污染物的容量。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要说明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2、地质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式(岩层、断层及断裂等等)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评价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3、地形地貌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况。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胁到建设项目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4、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飓风)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2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5、地面水环境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即:地面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地面水各部分(河,湖[库1)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面水的污染来源。
    如果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叙述部分或全部内容慨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需根据hj/t2.3中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6、地下水环境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当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