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2016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

2016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

第一题(20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湖区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建设任务。该湖区近几年开展了生态环境整治,对荒山进行种草植树,将沿湖一些地势低洼的耕地改造为地面或湿地,新修了部分道路、建筑物和管护设施等。

1.已有资料

1)2010年测绘的1:10000地形图数据,包括水系、交通、境界、管线、居民地、土质植被、地貌、地名等要素,矢量数据,1980西安坐标系;

2)2015年12月获取的0.5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数据;

3)已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又称CORS),实时提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亚米级卫星定位服务;

4)2016年初全区企业单位名录及排污信息报表数据。

2.拥有的主要仪器和软件

1)GNSS测量型接收机

2)全站仪及绘图软件

3)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4)遥感影像处理系统

5)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

3.工作内容及要求

利用已有资料和仪器设备,采集和处理有关数据,现势性要求至少达到2015年底,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精度达到1:10000地形图要求。其中,部分数据层如下:

1)水体数据层:多边形数据,包括湖泊、水库、河渠、湿地等要素及其属性;

2)植被数据层:多边形数据,包括林地、草地等;

3)排污企业空间数据层:包括单位的位置定位点,以及名称、地址、排污类型等相关属性;

4)交通数据层:包括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水运等要素及其属性;

5)居民地数据层:包括全部城镇、主要农村居民地以及相应的地名等;

6)行政区划数据层:县以上境界及政区信息;

7)正射影像数据层:0.5m分辨率真彩色,按1:10000地形图分幅。

问题:

1.简述制作排污企业空间数据层的主要工作内容。

2.简述制作水系数据层的主要内容。

3.简述生产该区0.5m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的过程。

第二题(20分)

某甲级测绘单位承担一室内大型设备组装的放样任务,设备长21m,宽10m,高3m,组装设备厂房四面墙皆为钢筋水泥浇筑,长30m,宽20m,高l0m,要求组装后的设备主轴线与厂房主轴线重合;设备组装的点位误差优于±1. 5mm。

1.测量设备:

1)测量机器人一台,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0.6mm+lppm;

2)原装高精度圆棱镜20只;

3)能安置棱镜的“L”形墙标20个,带“+”字刻划的测量标志2个;

4)含球形棱镜的专用测量工件一套;

5)30m钢卷尺一把;

2.作业流程

1)厂房主轴线确定。在厂房长对称轴端点内侧1m位置的A、B点上,埋设带“+”字刻划的测量标志,A、B的连线即为厂房主轴线;

2)控制点埋设。在每面墙上埋设4~5个“L”形标志,所有的标志在水平面上大致均匀分布,在高度上错落有致,“L”形标志上安置棱镜作为控制点;

3)控制点测量。利用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3个控制点三维坐标,观测8测回;

4)坐标变换。根据组装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向作为施工坐标系X轴,将控制点坐标转换到施工坐标系中;

5)自由设站。在合适位置安装测量机器人,选取适当的控制点,按自由设站法测定仪器坐标,并检查自由设站的精度;

6)坐标放样;

7)重复(5)~(6)步骤;

3.放样质量检测。重点检查安装设备上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之间的相对关系,对大型圆孔检测圆心的位置及圆心到轴线的距离。

问题:

1.如何建立施工坐标系?简述坐标变换的目的和流程。

2.自由设站对控制点的数量和点位分布有什么要求?如何检查自由设站成果的可用性。

 

3.叙述检测圆心平面坐标的作业方法和流程。

第三题(20分)

某测绘单位承担一个海岛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与同步验潮联测的方法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跨海观测点的选定、埋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海岛局陆地的跨距为9000m,陆地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关情况如下:

1.跨海观测点选定

为选定合适的跨海观测点位置,在陆地沿岸和海岛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地质条件稳定,通视良好,其中,在陆地沿岸初选了A、B、C(见图11),同时在跨海两边的观测点附近选定临时验潮站址及辅助水准点站址。

11

2.跨海观测点埋设

跨海观测点选定后,依据任务要求绘制了跨海观测断面示意图(见图12)。在选定的地点进行跨海观测点的埋设,建造跨海观测墩及辅助水准点。

3.测量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12

4.跨海观测

跨海观测墩建成后经过一个雨季,进行跨海观测。跨海观测点之间垂直角使用

0.5

秒精度的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距离使用双频大地型GNSS接收机测量。

跨海两边临时验潮站与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测得辅助水准高程点6.406m,验潮站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为11.806m。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理论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1.93m。

5.数据处理

利用上述观测数据进行跨海距离化算、跨海观测高差计算、平差处理和同步验潮观测数据处理后,获得跨海观测点的高程成果。

问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第四题(20分)

某测量单位承担了某市航测生产1:5000数字地形图(DLG)的任务。

1.测区概括

,海拔最低300m/最高600m:测区内多山,地形测区面积约3600km(60km×60km)

起伏较大;市区房屋建筑物较多;测区全年大部分时间天气晴好、能见度高。

2.资料条件:

1)覆盖全测区的1:5000地形图;

2)测区有可利用的CORS系统;

3)测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精度优于10m;

4)测区内均分布有9个高精度的平高控制点。

3.主要设备

框幅式数字航摄仪,有焦距分别为50mm和120mm的两个镜头备选,像元大小为9μm;定位定姿系统(POS);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集群式摄像处理系统等。

4.作业要求

1)航空摄影要求航向重叠度65\%左右,旁向重叠度30\%左右,影像地面分辨率0.3m。

2)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再布设像控点。

3)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方式。地物、地貌要素均由内业立体采集获取;外业对内业立体采集的地物要素属性进行调绘,并补测内业立体采集不到和变化的地物;最后内业编辑成图。作业期间地貌变化不予考虑。

4)内业立体测图与外业调绘、补测尽可能并行作业,以缩短工期。

问题:

1.选择合适焦距的航摄仪镜头并说明理由:计算最小航向重叠度、最小旁向重叠度。

2.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哪些数据?简述其作业流程。

3.简述合理的DLG作业方案。

第五题(20分)

某市地势较平坦,水网密集。高程在28~30m之间,雨季农村地区洪水频发。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开展防洪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制作处理防洪专题数据、开展洪水风险模拟分析,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支撑。

1.已有数据:

1)2015年1:10000分幅地形图数据,包括居民地、道路、河流、湖泊、植被等,1980西安坐标系。

2)2015年0.5m分辨率DOM,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3)2015年1:10000DEM,5m格网,CGCS2000坐标系。

4)2015年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包括行政代码、行政区名、辖区面积等属性,1980西安坐标系。

5)2015年GPS采集的重要公共场所点状数据,如学校、医院、车站等,属性包括名称、类型、门牌地址等,WGS-84坐标系。

6)2015年GPS采集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数据,属性包括类型、地址、管理人、联系电话等,WGS-84坐标系。

7)2015年的居民点数据,包括名称、所属行政区名称、人口数、户数等属性,WGS-84坐标系。

2.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要求:

1)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全部采用CGCS2000坐标系。

2)采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洪水淹没模拟分析。假设洪水达到某水位高度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受灾范围、面积、居民点个数、人口数和户数等:寻找离受灾居民点最近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以及最佳调运路线等。

3)编写分析统计报告,制作防洪预案。

问题:

1.在空间分析时,上述已有数据中哪些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

2.采用空间分析法查找离每一个受灾居民点最近的应急救援物资存放点,请简述作业步骤。

3.简述在模拟分析洪水位到达20m,按县(区)统计可能淹没的村庄数量及户数的过程。

第六题(20分)

2015年某市完成了城镇地籍总调查工作,总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充分利用了现有成果,以高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为基础,查清了每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测绘了全市地籍图,建立了地籍数据库。

1.利用的资料

1)该市CORS系统及拟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 (2)2014年底0.2m分辨率航空正射影像数据; (3)2015年初0.5m分辨率卫星正射影像数据; (4)行政界线、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界线数据; (5)地籍权属来源资料(纸质);

6)有效使用权宗地(地块)及权属界线数据; (7)城市规划数据; (8)房产测量数据。

2.某处地籍发生了变化,由地块一和地块二合并形成了一个新地块,如图13所示。

有相应的合法手续,调查是采用全站仪按照一类界址点要求测量了界址点坐标(表5)。

13

5 界址点新旧坐标对比表 (单位:m) 界址点号

1 2 3 4 5 6 7

X

Y

新测X

新测Y

DX

DY 0.013 0.016 0.002

DS 0.017 0.021 0.030 0.024 0.028

47567.371 95366.546 47567.382 95366.559 0.011 47568.434 95976.095 47568.421 96076.111 0.013 47184.699 95988.861 47184.729 95988.859 0.030

47182.573 95370.801 47182.569 95370.825 -0.004 0.024 47137.928 96238.850 47137.901 96238.858 -0.027 0.008

47444.065 96239.914 47444.081 95239.351 0.016 -0.563 0.563 47359.027 96020.774 47359.031 96020.764 0.004 -0.010 0.011

3.成果验收时,专家查阅了监理检查记录,检查记录中对某块地的工作情况概述

如下:“指界时,调查员、本宗地指界人及社区工作人员同时到现场进行指界,由调查员在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争议书上签字盖章确认,由于界址点标石没有按时搬运到现场,调查员对指界人指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置标石,为方便起见,根据指界结果做好标记,进行事后补设。”

问题:

1.本次地籍总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应采用哪些资料。

2.列表表示合宗后地块界址点点号及坐标值。

3.根据检查记录,你认为作业人员操作是否有误?如有说明原因。

第七题(20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区域交通挂图的编制任务,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区域范围东西向经差约22°,南北向纬差约16°。区域地表复杂,类型多样,山脉、河流、沼泽、沙漠、绿洲等都有分布。

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2015年以来,新修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约600km,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300km,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较大,边境口岸贸易活跃,经济发展迅速。

1.收集到的资料

1)2014年底更新完成的1:100万区域全要素地形图(DLG)数据,该数据中居民地,交通和旅游等要素内容详细,分级合理;

2)2015年底更新完成的1:25万本区域全要素地形图(DLG)数据;

3)2016年交通部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

4)2016年旅游部门编制出版的1:320万《区域交通图》(对开幅面);

5)2015年10月成像的15m分辨率卫星图像;

6)2016年区域行政区划简册,包含市、县(区)和乡镇等;

7)2016年初出版的区域市县挂图系列(全开幅面)。

2.编制要求

1)挂图幅面为双全开,比例尺1:160万;

2)挂图内容以交通为主,兼顾行政区划,地名和旅游等其他地理要素;道路分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以下等6类表示;居民地按行政等级分省级行政中心、地级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乡镇及以下4级表示;旅游要素分类分级表示:水系、沙漠、山脉和山峰等地理要素择要表示;

3)挂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地图投影;

4)挂图的现势性截至2015年12月。

问题:

1.指出哪种素材最合适选为基本材料,简述其理由。

2.简述此挂图居民地、道路和旅游等三种要素的编绘作业步骤。

3.简述次挂图生产中道路的制图综合处理要点。


2016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一题

1.制作排污企业空间数据层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1)资料利用与处理:包括资料:2010年测绘的1:10000地形图数据,2015年12月获取的0.5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数据、已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2016年初全区企业单位名录及排污信息报表数据,并对1:10000地形图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处理,转换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数据层制作: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用1:10000地形图数据,参照2016年初全区企业单位名录及排污信息报表数据,确定单位和排污类型;根据单位名称在1:10000地形图数据中查找,确定单位的位置定位点和地址。如果地形图上查找不到,从而获取单位的位置定位点,调绘名称、地址、排污类型等相关属性,再根据上述数据制作排污企业空间数据层。

3)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对数据层进行整理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提交成果数据。

2.制作水系数据层的主要工作步骤。

答:(1)资料利用分析:2010年测绘的1:10000地形图数据、2015年12月获取的0. 5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数据、已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2016年初全区企业单位名录及排污信息报表数据。

2)数据层制作:以1:10000地形图数据为基础数据,确定湖泊、水库、河渠、湿地等要素及其属性;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采集将沿湖一些地势低洼的耕地改造为湿地的图形,对卫星影像不能采集的生态环境整治后的湿地等进行外业测量,从而获取新增水体数据的要素及其属性,再根据上述数据制作水体数据层。

3)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对数据层进行质量检查,确认无误后提交成果数椐。

3.生产该区0. 5m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的过程。

答:(1)资料利用分析:2010年测绘的1:10000地形图数据、2015年12月获取的0. 5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数据、已建成覆盖全区范围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2016年初全区企业单位名录及排污信息报表数据。

2)地图修测:利用已有资料和仪器设备,采集和处理有关数据,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和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由内业立体采集获取对荒山进行种草植树,将沿湖一些地势低洼的耕地改造为地面或湿地,新修了部分道路、建筑物和管护设施图形数据,外业对内业立体采集的地物要素属性进行调绘,更新得到该区2015年底的1:10000地形图数据。

3)DEM制作:利用更新后的1:10000地形图数据,生成DEM,并对DEM进行编辑处理,从而得到该区的DEM数据。

4)影像纠正:根据0.5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数据和对应的DEM数据,采用数字纠正的方法,生成正射影像数据。

5)影像镶嵌和裁切:対生成的正射影像数据进行匀光匀色和影像接边,得到无缝镶嵌的影像数据,再进行分幅裁切。

6)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对生产的该区0.5m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提交成果数据。

第二题

1.如何建立施工坐标系?简述坐标变换的目的和作业流程。

答:(1)施工坐标系,其坐标轴应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应以A、B的连线即为厂房主轴线为X轴,以垂直于A、B连线的轴线为Y轴,以A点或B点作为坐标系原点。

2)坐标系转换的目的:为了便于坐标计算和施工放样,控制网的坐标系应与施工坐标系一致。

3)坐标系转换流程:

① 收集资料,确定至少2个重合点;

② 联测厂内的A、B两点;

③ 由坐标转换公式,计算重合点坐标(测图坐标系);

④ 计算转换参数(x,y,a),换算之前先计算出转角;

⑤ 检核换算的正确性,分别用控制网坐标和施工坐标系来计算A、B点之间的距离,若距离相等,说明换算正确;

⑥最后计算需要施工放样的各轴线点坐标。

2.自由设站对控制点的数量和点位分布有什么要求?如何检查自由设站腿的可用性。

答:采用自由设站测量时,观测的已知控制点不应少于两个。各水平角、距离各观测一测回,其半测回较差不应大于30″,测距读数较差不应大于20mm。实际工作通常选取3个控制点以上,根据方向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建立方向误差方程式与边长误差方程式,然后按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待定点的坐标。选取控制点是应使得其与设站点所成交会角大于30°并小于150°,并避开3个点构成危险圆的情况。通过实际工程数据,采用自由设站法进行施工放样,需要考虑其工作效率,精度是否可靠,是否能满足工程需要,同时应遵循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3.叙述检测圆心平面坐标的作业方法与流程。

答:(1)检测圆心平面坐标的作业基本方法:

① 放样数据的检查;

② 利用给定的不同设备仪器放样;

③ 利用不同的控制点放样;

④ 利用不同的方法放样;

⑤ 放样点(圆心坐标)位相互关系检核;

2)作业流程:在大型圆孔圆心的位置上假设原装高精度圆棱镜,并由测量机器人测定其坐标数值,计算相互间距离,然后采用钢卷尺量距,若计算所得距离与钢卷尺所量距离一样,则放样质量合格。

第三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答: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跨海观测墩既要符合水准观测要求,也要符合GPS观测要求,点位选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并有利于安全作业,交通应便于作业;

2)应避开易于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変形的地方;综上,B点位于盐田附近,C点位于采掘场附近,均不利于稳定性,故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答:进行跨海水准观测时,两岸仪器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测距三角高程法除外),当跨距长度大于500m,视线高度应不低于4√m(S为跨海视线长度千米数,水位受潮汐影响时,按最高潮位计算),根据图11所示,S为9km,所以视线高度为12m,小于图11所示视线高15m,符合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答:测得辅助水准点H=6.406m,验潮点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H=11.806m,人工观测水位时,水尺设置零点要求位于最低潮面,可知验潮点水尺零点高程H=-5.4m。

因为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①H高程基准面-1.93m=深度基准面;②验潮水尺读数(6.27m)=瞬时海面水位高程(相对于高程基准面)+水尺零点高程(-5.4m);计算得瞬时海面水位高程H=0.87m,而水位改正数即瞬时海面所测高程归算至深度基准面的深度数值。

综上所述,由①②得出瞬时海面高程至深度基准面的水位改正数为-H=-(0.87+1.93)=-2.80m。

第四题

1.选择合适焦距的航摄仪镜头并说明理由:计算最小航向重叠度、最小旁向重叠度。

答:由于测区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市区房屋密集,高层建筑物较多;为有效较小投影差,可选用长焦距的镜头,故选择焦距为120mm的镜头。

因为像元大小为9μm,作业要求影像地面分辨率为0.3m,则平均海拔=(最低海拔+最高海拔)/2=(300+600)/2=450m;

=1/33000; 最小摄影测量比例尺=1/(0.3/(9×10)

相对航高=f/m=0.12/(1/33000)=4000;

则最小航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平均海拔-最高海拔)/相对航高×(1-航向重叠度)=0.65+(450-600)/4000×0.35≈63.7\%;

最小旁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平均海拔-最高海拔)/相对航高×(1-旁向重叠度)=0.3+(450-600)/4000×0.7≈27.4\%。

2.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哪些数据?简述其作业流程。

答:(1)本项目空中三角测量作业时需要的数据:

①地面分辨率0.3m影像数据;

②用定位定姿系统(POS)求出航摄影像、框幅式数字航摄仪的内定向参数; ③用测区内均分布的9个高精度的平高控制点作为平面和高程控制。

2)作业流程包括:

①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通过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最终获取框标点量测坐标、像点量测坐标、空三加密点大地坐标以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②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选择好区域网单元及参与平差的定向点,利用的CORS系统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测量参与平差的定向点坐标,区域网空三加密,区域网接边;

③质量检查验收、成果整理与提交。

3.简述合理的DLG作业方案。

答: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方式,作业方案为:

1)数据资料准备:空三成果、航摄影像和模型像对数据等。

2)利用集群式摄像处理系统对航摄影像数据(0.3m分辨率)进行处理,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根据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恢复立体模型并进行立体测图。

3)由内业立体采集获取测区的地物、地貌要素;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够判断准确的地物、地貌元素,按图式符号直接采集;对无把握判断准确的(包括隐蔽地区、阴影部分和较小的独立

国和网校预祝广大注册测绘师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注册测绘师考试报名事宜、考试信息、培训信息,可拨打国和网校全国客服电话010-62983637,或登录国和网校官方网站www.gohoedu.com 。如果您感觉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点下面分享一下吧!
注册测绘师课程试听

注册测绘师相关文章

考试图书

天明2019年注册测绘师历年真题及专家押题试卷 测绘案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折扣价:¥21.60 元

原 价:¥21.60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12版)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折扣价:¥10.00 元

原 价:¥10.00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折扣价:¥45.00 元

原 价:¥45.00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测绘案例分析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折扣价:¥52.00 元

原 价:¥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