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法律法规 > 复习辅导

2016年环评师相关法律法规考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原则

国和网校  [2015-10-10 17:45:00 ]  【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原则

  一、适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 2.1—93)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 发布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的。2011年由环境保护部修订并发布,并于2012 年1月1日起实施。自修订后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HJ/T 2.1—93)废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 2.1-2011)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 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后, 首先是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文件,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在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进行

  初步的工程分析,同时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 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秦,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 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价工作等 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 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 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若建设 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 保护角度推荐最佳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 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 料、数据,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 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 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用图2-1表示。

  三、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 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 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 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 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早期介入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 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完整性原则

  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 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广泛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

  第I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图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四、资源利用及环境合理性分析

  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 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 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如建设项 目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需根据建设项目耗用新鲜水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水资 源赋存情况,尤其是在用水量大/生态或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应分析项目 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明确该建设项目占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的合理份额。

  环境合理性分析

  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 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 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