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备考经验

生态环境病并非危言耸听

国和网校  [2009-08-14 15:38:00 ]  【
生态环境病并非危言耸听

  最著名的生态环境病就是上世纪中叶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该病是以地名命名的。在靠近水俣湾的水俣市,突然爆发一种前所未有的怪病。发病者中渔民明显高于农民。发病前毫无征兆,发病时会突然表现出头疼、耳鸣、昏迷、抽搐、神志不清、手舞足蹈及行动障碍等,严重者数日内死亡,轻者症状终生不退,可随时发作,只能以药物暂缓痛苦。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还出现一种被人称为“疼疼病”的怪病。病发的特点与水俣病有相似之处,都是突然间爆发,无药可治,轻者全身疼痛、抽搐,重者因忍受不了剧痛,只能自杀。

还是在上个世纪中叶,泰国西南部地区爆发一种怪病,当地人称之为“黑脚病”,发病者先是脚部皮肤发黑,后溃烂,最后坏死,得病者100%死亡。到80年代中期,泰国西南部一些地区的大部分成年人都患有“黑脚病”,严重影响了劳动力。

所谓生态环境病,就是由于人为活动,使地球上的化学元素,特别是有毒元素暴露、转移、富集到人身上,致使人得病。在传统医学常识中,疾病无非是细菌、病毒或遗传因素的结果。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需求的加大,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由生态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怪病会越来越多地凸现在人类面前。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其实就是汞污染致病。水俣市的一家化工厂常年大量向附近海域排放未经处理的高汞的工业废水。水俣湾恰好又是一个口袋形海湾,出口狭小,排放的工业废水很难被广阔海域的海水淡化,聚积在较为封闭的海湾内。海湾的鱼虾蟹贝类等海洋生物因海水的污染,食物链的转移和富集,体内积存了大量剧毒的重金属汞。人若食用了这些有毒的食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害物质就会留在人的身体里。当人体内汞的含量超过临界点以后,人就会突然发病。

与水俣病相仿的“疼疼病”是重金属镉污染致病。泰国西南部的“黑脚病”实际是由于大规模开矿造成地球表层中砷的大量暴露,经水冲刷携带,沉积在水田中,长期浸泡农民的双脚所致。

所有这些生态环境病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即生态环境病的三个效应:延缓效应、积存效应和爆炸效应。

重金属污染致病不是立竿见影的。由于重金属致病需要一定的量,所以在发病前有一个相对漫长的积累期。在重金属积存到一个临界点以前,人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生态环境病的症状,但是这也并不表明人是安全的。从理论上讲,人体自身有一定的排毒能力,比如人体对汞的排泄。如果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不超过0.025毫克的甲基汞,这些有毒物质是不会积存在体内的。但是,如果是超量摄取了有害元素,人体自身的排毒能力就不足以保障毒物的代谢。目前,尚未找到任何有效排出体外,所以,避免生态环境病惟一可靠的办法就是预防,不吃或者尽量少吃含重金属污染物的食品。重金属污染物在人体内积存到一定量(即超过安全临界点之后),就会表现出爆炸效应。个人或人群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表现出生态环境病的诸般症状。这时的患者是难以被治愈的。

生态环境病实际上是人类欠的生态环境债。在被严重污染的地区,生态环境病或多或少都是会出现的。治理污染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为了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了解和预防生态环境病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重金属污染物中,镉、汞、铅、砷(砷污染的特性与重金属相同,所以将其纳入重金属污染物之列)是最具毒性的物质,它们不仅可以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病,即使没有达到临界点,一定量的积存,也会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其他病变,成为其他疾病的导火索。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危病种的发病因素中,由于环境污染(含重金属污染)所致的占80%~90%之多。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