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2016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笔记(29)

第二节相关的大气环境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初是1982年制定的,经1996年修订和2000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改单后,形成现在的9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 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功能区的划分是根据不同功能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实现对不同保护对象进 行分区保护而制定的。一类区以保护自然生态及公众福利为主要对象,二类及三类区以保护人体健康为主要对象。标准中制定的三类区是从当时国民经济技术能力考 虑,有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大气自净能力又较低的地区,短期内进行污染治理有 一定的困难,允许这部分地区采用三类区的空气质量标准,但其标准限值也是接近或在环境基准阈值之内。随着国民经济技术能力的提高,目前各城市的环境空气质 量功能区划分已经很少有三类区了。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标准分级是对应于不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不同保护对象而建立的评价和 管理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目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3. 常规污染物浓度限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制定了九种污染物在不同取值时间情况下的各级别的 浓度限值,其中包括二氧化硫(S0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l())、 二氧化氮(N02)、一氧化碳(C0)、臭氧(03)、铅(Pb)、苯并M芘(B[a]P)、 氟化物(F)。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Lim的颗粒物; PM1{)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pm的颗粒物;Pb是指存在于 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Bb]P是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氟化物是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在2000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又颁布了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修改单的通知”,考虑到与国外大部分国家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致 性,修改单中取消了氮氧化物(NOx)指标;二氧化氮(N02)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由0.04 mg/m3改为0.08 mg/m3,日平均浓度限值由0.08 mg/m3改 为0.12 mg/m3,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 mg/m3改为0.24 mg/m3;臭氧(03)的一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由0.12 mg/m3改为0.16 mg/m3, 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 度限值由 0.16 mg/m3 改为 0.20 mg/m3。

  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是我国 的主要常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的排放和机动车的排放。

  人为活动产生的臭氧主要是由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燃煤电厂以及冶炼、化肥、 农药、垃圾焚烧、溶剂蒸发等排向大气的挥发性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物,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其他如电弧焊接、高压静电、紫外灯等设备的使用,也会造成局部臭氧浓度的升高。

  环境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是一种无机颗粒物或有机气体,大气中的铅来自 含铅汽油的分解,含铅矿石的釆矿、熔炼,铅的二次熔炼,含铅化合物及物品的精 炼加工,以及废物焚烧。

  苯并b]芘是多环芳烃中的一种致癌活性最强的化合物,人为活动产生的苯并[刎

  芘主要是由矿物燃烧、机动车排放及其他废物焚烧等产生的。

  人为活动产生的氟化物主要由含氟矿石及其以燃煤为能源的工业过程产生的, 包括铝厂、钢厂、磷肥厂、陶瓷厂、硅厂、玻璃厂及石油加工工业等产生的氟化物。 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见表3-21。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丨@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年平均
0.02
0.06
0.10
二氧化硫(so2)
曰平均
0.05
0.15
0.25
1 h平均
0.15
0.50
0.70
mg/m3 (标准状态)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08
0.12
0.20
0.30
0.30
0.50
可吸入颗粒物(pm1q)
年平均
曰平均
0.04
0.05
0.10
0.15
0.15
0.25
年平均
0.04
0.08
二氧化氮(no2)
日平均
0.08
0.12
1 h平均
0.12
0.24
mg/m3
一氧化碳(C0)
曰平均 1 h平均
4.00
10.00
4.00
10.00
6.00
20.00
(标准状态)
臭氧(0,)
1 h平均
0.16
0.20

  4.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见表3-22。

  表3-22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污染物名称
分析方法
标准号
二氧化硫
(1) 甲i吸设副逐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2) 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3) 紫外荧光法①
GB/T 15262—94 GB 8970—88
总悬浮颗粒物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432—95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 6921—86
二氧化氮
(1)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2) 化学发光法②
GB/T 15435—95
臭氧
(1)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2)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3) 化学发光法®
GB/T 15437—95 GB/T 15438—95
一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法
GB 9801—88
注:①②③分别
暂用国际标准 ISO/CD 10498、ISO 7996、ISO 10313, i
寺国家标准发布后,执

  行国家标准。

  5.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污染物监测数据是按取值时间内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的。取值时间分为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月平均、季平均和植物生长季平均。常规污染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见表3-23。

  表3-23常规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数据有效性规定
so2, no2
年平均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44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2个日均值
TSP, PM10
年平均
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 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S02, N02, CO
曰平均
每日至少有18 h的采样时间
TSP, PM10
曰平均
每日至少有12 h的釆样时间
S02, N02,CO, 03
1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45 min的釆样时间

  在评价监测中,对于目前尚不具备自动监测条件的监测单位,手动监测时应注意取样时间的均匀分布。对于日平均浓度中每日12h和18h取样时间应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对于lh平均浓度应根据当地的扩散条件和项目的排放特点确定每日中污染最严重的lh为取样时间,结果应给出lh平均浓度的范围。

  在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没有考虑日平均浓度取样时间按均匀分布,每日的lh平均浓度取样时间没有代表性。前者有可能造成实际浓度比监测浓度小,后者有可能造成实际浓度比监测浓度大。

 

 

 

 

 

国和网校预祝广大环评工程师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环评工程师考试报名事宜、考试信息、培训信息,可拨打国和网校全国客服电话010-62983637,或登录国和网校官方网站www.gohoedu.com 。如果您感觉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点下面分享一下吧!
环评工程师课程试听

环评工程师相关文章

考试图书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大纲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10.00 元

原 价:¥10.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75.00 元

原 价:¥75.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56.00 元

原 价:¥56.0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折扣价:¥106.00 元

原 价:¥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