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科目 > 案例分析 > 复习辅导

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知识点(20)

国和网校  [2015-06-05 19:52:00 ]  【
  部分案例生态评价要点分析
  掌握水利工程、矿产开采工程、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土地开发利用、森林开采、旅游资源开发、海洋和海岸带开发项目生态评价的分析要点。各案例讲解内容包括评价范围、评价期限、评价重点及保护与恢复措施。
  水利工程建设 
  1.水库和水坝
  1.1.评价范围:
  2、3级项目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水区域和下游水文变化区域的水体和陆地;
  1级项目要对库区、集水区域,水文变化区域(甚至含河口和河口附近海域)进行评价。此外,要对施工期的辅助场地进行评价。
  1.2.评价期限:要分别对施工期、运行期进行评价,1级项目要做后评价。 
  1.3.评价重点及保护与恢复措施
  ①施工期:对由于施工、人员进驻和水文改变而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而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对由于人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对由于施工影响了自然和人文遗迹地及人群健康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
  ②运行期:对项目运行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景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文长期改变而引发的上下游生物种群生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行重点评价。
  ③保护与恢复措施:针对施工期与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与恢复措施。 
  2.跨流域调水 
  2.1.评价范围: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结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2.2.评价期限:分为施工期、运行期评价,并进行生态影响后评价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
  2.3.评价重点及保护与恢复措施:
  评价重点除与以上工程相同,另外增加三项内容:
  一是对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类比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
  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结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
  保护与恢复措施(同上):针对施工期与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与恢复措施。
  矿产开采工程
  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开采 
  1.评价范围:
  2、3级项目以界定矿区及其周边5km范围及有关水域为主;
  1级项目要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凡是由于矿产开采直接和间接引发生态影响问题的区域均应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
  2.1.油田开采的评价重点包括下列内容:
  a.钻井阶段 
  由于井场占地改变了土地利用格局而引发的景观生态环境改变和动、植物物种生存和移动等问题;由于机械噪声对人类和动物生存的影响问题;钻井对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
  b.井下作业阶段 
  长时间的井下作业带来的区域环境问题,包括地上辅助工作和场地带来的生态影响。
  c.开采、原油集输和储运阶段
  评价重点除与a、b相同的内容以外,长距离的输油及其中间设施的运转对区域环境中动、植物物种移动的影响,对地下潜流和地表径流的影响、对土地生产能力的影响等。
  d.事故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
  2.2.固体矿产开采的评价重点包括下列内容 
  a.剥土改变了土地利用现状及引发的景观生态和物种生存问题; 
  b.露采破坏地表应力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c.坑采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或塌陷,进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d.坑采改变地应力,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e.废石(含矸石)堆放,进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f.移民问题。
  保护与恢复措施(同上)
  针对施工期与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制定保护与恢复措施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以新建项目为主,改扩建项目因线路或场站早已存在,除变动较大的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
  1.评价范围:
  1.1.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500m;
  1.2.水上线路类中,江河类评价范围包括主河段的全河段及其沿江陆地;
  1.3.海上类评价范围主航线向两侧延伸500m;
  1.4.场站类:机场周际外延5km,码头区周际外延3~5km。
  2.评价重点
  2.1.陆上线路类
  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变,由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对动、植物物种迁移的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
  2.2.水上线路类
  项目建成后由于航船行驶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对沿江陆地野生动力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水土流失、滑坡、塌方、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地段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3.场站类 
  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工建筑出现及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对土地生产能力,绿地调节控制能力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内部异质化程度等的影响。
  保护与恢复措施(同上) 
  土地开发利用
  凡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所有土地改良、土地功能转换及土地开发利用项目均属此范畴,包括:滩涂、草地、湿地、荒漠及农用土地。
  1.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区域及区域生态完整性所涉及区域。
  2.评价重点
  2.1.农用土地
  由于农用土地具备区位优势,因此经常可见的开发利用方向为城镇居住和工矿占地、农业改良项目(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开发项目(农田建造、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牧场或防护林建设)等,对农用土地开发利用要重点评价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变化,特别注意土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后,生态承载能力正或负的演替方向和数量变化,对较长一个时限的变化结果进行预测。同时,要在对其边际地区补偿功能的评价中,从区域生态完整性所受影响的角度给出结论。要在完善区域内部生态功能和边际地区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
  2.2.滩涂与湿地
  经常可见的开发利用方向为滩涂养殖,围湖造田或养殖、湿地的大规模垦殖等。
  对滩涂与湿地开发利用的评价重点是滩涂与湿地的生态环境及其固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由于滩涂和湿地适宜人类近期的开发建设目的,因此,滩涂与湿地的开发利用会使生态受到不良影响是很普遍的。由于不同的设计方案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必须就项目对生态影响的方式、程度和限值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对空间布局设计的合理程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准确评价,使滩涂和湿地利用中的生态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3.草地与荒漠
  经常可见的草地开发利用有两方面:一是草地功能的转换,如垦殖;二是使用强度加大,如超载过牧。对该类土地开发利用评价的重点是土地承载能力的变化及由此而引发的区域生态经济问题。荒漠是十分脆弱的生命体系,评价的重点是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变化。此外,对这两种资源类型的评价还应将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作为重点内容,对补偿措施的生态合理性进行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
  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的开发建设
  1.评价范围
  除资源所在区域外,对借景、障景、风景景廓线所涉及区域均应做出评价 
  2.评价重点
  凡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内容要按前述森林、草地、滩涂、湿地的评价重点进行评价,凡涉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要按前述土地开发利用内容进行;凡涉及人文景点的内容,要依据景点自身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重点注意对文物保护和景观空间格局和功能的维护。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