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注册环评师 > 备考经验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探讨

国和网校  [2010-05-29 09:46:00 ]  【
  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关键是界定环境影响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影响范围,识别受决策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群体,尤其是非自愿移民和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其次,要关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等。再次,要识别关注决策及其影响的非赢利性组织或群体,以及可能支持或反对决策的群体。此外,利益相关者还包括决策制定单位、决策编制单位、投资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审批单位等与决策有直接关系的机构。其中,利益直接和间接受损的公众比例不宜少于60%。
  3.5公众参与形式选择与内容设置
  公众参与内容与参与形式有关,公众参与形式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阶段及决策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有关。Arnstein将公众参与分为不参与、象征性参与和充分参与3个层次。Westman将公众参与按公众权力递增的方式分为4个等级:信息反馈、咨询、协同规划和权利委托,不同等级公众参与的方式也不同。 (来源:上海环境科学)
  3.5.1基于评价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与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公众参与的形式、参与的公众群体也不尽相同。初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重点关注规划间的冲突、产业政策、项目选址及重大不利环境影响等;环境影响初评价阶段和大纲阶段,重点关注前一阶段遗留的或没有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及明显不可行的规划内容和项目可研内容,明确分析、评价方法和下一步重点讨论的专题,并得出初步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重点关注规划和建设项目全面的环境影响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影响;环境监理阶段重点关注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包括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扬尘、噪音扰民等;“三同时”验收阶段重点关注环保设施是否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项目建设是否遵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是否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环境影响后评级或回顾性评价阶段,主要关注决策已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为下一轮相关的决策提供参考。各阶段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群体及公众参与的内容等。
  与建设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不同,规划环评中的参与对象范围更广,人数更多,一般属于广义的公众范畴。公众参与的内容设置应与规划的层次衔接,着重关注规模、结构和布局等宏观性问题,要顾及各阶层的利益。参与的形式以媒体、网络式的公众调查居多,对环境影响较大或社会关注度高的规划,通常需采用听证会的形式。
  值得强调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下一阶段的公众参与应补充说明上一阶段公众意见及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审批部门及决策部门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
  3.5.2基于环境影响的公众参与形式与内容
  亚行基于环境影响和投资类别将项目分为4类。我国可借鉴此法,基于决策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程度,将决策分为5类,不包括国家规定的涉密项目。Ⅰ类: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大;Ⅱ类:环境影响大于社会影响;Ⅲ类:社会影响大于环境影响;Ⅳ类: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一般;Ⅴ类: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很小。针对5类影响项目,采取不同的公众参与形式2。
  4结语
  公众参与是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公众参与经济决策,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途径,其关键部分是识别决策的利益相关者,明确公众参与的形式,公布主要的环境影响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影响信息。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阶段和决策环境影响程度设置公众参与形式和信息公开内容,在决策初期纳入公众参与,并在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中进行公众参与,不仅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决策部门与公众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但是,我国目前尚未正式开展初步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初评价,也未全面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在上述阶段及环境监理阶段,公众参与模式与方法的有效性尚待实例检验。此外,公众参与的监督体系也有待研究和探讨,决策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批部门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应向公众公示,对于未采纳的意见应说明原因。
  5参考文献略
相关推荐
  • 复习辅导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